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

期末考试是对一整个学期学习成果的一场检验考试,平常做好准备,就不用怕期末考试,下面小编带来一份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期末试卷,欢迎大家阅读参考!

一.根据拼音填字成词语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和xié( 谐 )神州 富ráo( 饶 )兴旺 rónɡ( 荣 )汇天下

上海世bó( 博 ) 大shà( 山)林立 装shì( 饰)精美

草pínɡ( 草 )如茵 百鸟qī( 栖 )息 蝴dié( 蝶 )纷飞

hónɡ( 伟 )伟篇章 xiǎnɡ( 响 )誉世界 历史见zhènɡ( 章 )

二、课文传真(根据课文内容填空)

1.照课文填空。

⑴《望月》月亮出来了,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。月光在长江里,江面被照亮了了,江面上的江水中,有千万点 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。江两岸,芦荡、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,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 伸展着,起伏着 。月光为它们镀上 了一层银色的花边……

⑵《大江保卫战》汹涌的激流中,战士们的冲锋舟 劈波斩浪 ,飞向飘动的树梢

,飞向 灭顶的房屋,飞向 摇摇欲坠的电杆。

⑶《七律 长征》五岭逶迤 腾细浪 ,乌蒙磅礴 走泥丸 。金沙水拍云崖暖,

大渡桥横铁索寒 。

2.联系课文内容,照样子,对对子。

例:一元复始, 万象更新

⑴重于泰山, 轻于鸿毛。

⑵刘备三顾茅庐,郑和远航。

⑶礼到人心暖, 无礼讨人嫌。

⑷野旷天低树, 江清月近人。

⑸接天莲叶无穷碧, 映日荷花别样红 。

三、成语专列(填写下列成语并完成练习)

全神( 贯 )注 喜气( 洋 )( 洋 ) ( 川 )流不息

夸夸( 其 )谈 专心( 致 )( 志 ) ( 聚 )精会神

( 娇 )阳似火 老( 生 )常谈 沉( 默 )寡言

1.请你从上面找出形容精神集中的成语:

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

2.请你从上面的九个成语中找出一组反义词:

夸夸其谈 老生常谈

3.请另外写出3个aabb式的成语。

昏昏浩浩 嘿嘿哈哈 哈哈嘿嘿

四、营地集训(按要求答题)

1.选择词语填在括号里。

偶尔 偶然

(1)这虽然是一次( 偶然 )的交通事故,但它提醒人们时时要注意交通安全。

(2)马上要进行期终考试了,我( 偶尔 )才去少儿图书馆借几本书。

创建 创办

(3)我的母校是一所已经( 创建 )10年的学校。

(4)有98%的市民支持( 创办 )全国文明城市。

津津有味 津津乐道

(5)野餐时,几个小伙伴( 津津有味 )地品尝着小玲带来的美味食品。

(6)他们正( 津津乐道 )地谈论着2008年“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”的战况。

2.修改下列病句(在原句上改)。

(1)下午,四年级代表队与五年级代表队进行了拔河比赛,四年级终于取得了胜利。

(2)来宾们观看了我校百年校庆文艺节目的演出,人人赞叹不已。

(3)经过同学们的打扫,校园变得更加整洁。

3.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。

清晨, 微风轻拂 。 小鸟歌唱, 路边的小草。 绿树 ,红花向我点头微笑 。 我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 , 情不自禁地唱起 。美丽的田野 , 这首歌 。我们的田野 美丽的田野美丽的田野 , 歌声随着晨风飘向远方?

4.把句子补充完整。

周围万籁俱寂,我想:在漫漫黑夜 。夜,黑洞洞的, 使人害怕 。

五、顺理成章(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、连贯的话)

( )一只受了伤,躺在地上,生命垂危;另一只在它旁边徘徊,发出哀鸣:

( )小军和小英高高兴兴地把天鹅献给了动物园。

( )第二天,村里的老老小小都赶来看热闹,有人说,这是天鹅。

( )一天傍晚,小军和小英在水库附近发现了两只白鹅。

( )他们便精心地喂养和护理它们,终于使那只受伤的天鹅很快恢复了健康。

( )小军和小英想起老师说过,天鹅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。

( )他们把白鹅抱回了家。

( )不久,有关单位闻讯赶到小军家,经过鉴定,这确实是一对珍贵的天鹅。

六、能力展示(阅读理解)

(一)课内阅读

深秋的戈壁大漠,寒风凛冽。从大清早开始,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—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。此刻,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,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、专家来了,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,嘹亮的《歌唱祖国》的乐曲声响起来了……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“神舟”5号飞船送行,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。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。

1、“寒风凛冽”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,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:

(至少四个)

2、“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—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”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

3、“嘹亮的《歌唱祖国》的乐曲声响起来了……”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

4、请你用一句话简洁地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

(二)课外阅读

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记一耳光,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。

那一年我九岁,一向反对棍棒教育,文弱且极少发怒的父亲,第一次以(迅、讯)雷不及掩耳之势,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【严重、重重】的`一掌。

起因非常简单——我去游泳,回来时饥肠辘辘,便用准备(坐、座)车的5分钱买了两碗小米粥。车仍然坐了,下车时我藏在大人身后,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。到家后,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(历、厉)讲给父亲听时,我本来期待一两句褒奖,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,而且猝不及防,没有任何铺垫。

我很委屈,那一晚我没有吃饭。我甚至在内心发誓,一旦有能力自立,便离家出走,即使父亲病了,也不再回来看他一眼。我要让他为自己这一记耳光付出【代价、价格】。

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,呆了许久,他靠在床边,点燃一支香烟。

就是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,我第一次听到一个曾经流传久远、震撼人心的故事:在很久以前,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。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,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。有一次,儿子偷了邻居的东西拿回来。母亲不但不责备,还【夸奖、夸耀】他聪明能干。于是,儿子一发不可收拾,最后竟然发展成了一名江洋大盗。后来他被逮捕归案,判了死刑。临刑前,他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,没想到儿子疯狂的咬伤了母亲,并指责她说:“你生养了我,却不教育我。如果当初偷了邻居东西时,你不是夸奖我,而是责备我,让我明(辨、辩)是非,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,我好恨你呀!”

讲完这个故事,父亲拿一块湿毛巾擦去了我脸上的泪痕,说:“我当财会科长几十年,经手的钱财成千上万,但我从来没有拿过一分一厘。我虽贫穷,却问心无愧。我今天之所以打你,就是因为你坐车不买票和偷人家东西没什么两样,都是一个贫字。蚁穴虽小可以溃长堤呀!”说着,父亲站起身,从衣架的衬衫里取出钱包,掏出2毛钱放在桌子上,严肃地盯住我:“你再去游泳,要多买一张票要向售票员说明情况。能做到吗?”

我点点头,泪水再次涌出眼眶。我虽然还不能完全懂得故事中蕴涵的深奥道理,但是凭我的直觉感觉到了父亲的舐(shì)犊(dú)之情。

从那以后,每当在生活中遇到金钱的【诱惑、诱导】,我总会想起那记耳光,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……

1、用“”划去( )里的错字和【 】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。

2、文中有许多成语或者四字词语运用得非常准确,请你摘抄在横线上(最少5个),并用其中一个写一句话。

写话:

3、“我”挨打是因为“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。”“我”的心事指的是

4、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?试着用一、两句话概括

5、父亲给“我”讲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这个道理是(用文中的原句回答)

请将你对文中这句话的理解写在横线上:

和这句话类似的古语还有一句,请试着补充完整:勿以善小而不为, 。

6、请为短文拟一个题目,并说说拟这个题目的原因。

题目:

原因:

附:

参考答案

一~二、略

三、1.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

2.夸大其谈——沉默寡言

3.书声朗朗 白发苍苍 风度翩翩

四、1.(1)偶然 (2)偶尔 (3)创办 (4)创建 (5)津津有味 (6)津津乐道

2.

五年级代表队

(1) 下午,四年级代表队与五年级代表队进行了拔河比赛,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。

(2) 校友、来宾们观看了我校百年校庆文艺节目的演出,赞叹不已。

(3)经过同学们的打扫,校园变得更加整洁,更加卫生了。

3. 略

4.略

五、2—8—4—l—6—5—3—7

六、1、“寒风凛冽”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,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:天寒地冻、北风呼啸、寒风刺骨、春寒料峭

2、“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—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”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

3、“嘹亮的《歌唱祖国》的乐曲声响起来了……”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对当时场面情况的省略,即内容的省略

4、主要内容:在寒风凛冽的戈壁大漠,人们送别航天员杨利伟的热烈场面

1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坐车 经历 明辨是非 重重 代价 夸奖 诱惑

2、

3、“我”挨打是因为坐车逃票,贪图小便宜。

“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。”“我”的心事指的是“我”很委屈,甚至在内心发誓,一旦有能力自立,便离家出走,即使父亲病了,也不再回来看他一眼。“我”要让他为自己这一记耳光付出代价。

4、一位母亲纵容曾经幼年的儿子贪图小便宜,小偷小摸,而使儿子长大因变成汪洋大盗被判以极刑。行刑前儿子因怨恨母亲小时不对他严加管教而咬伤了母亲。

5、蚁穴虽小可以溃长堤

理解:蚂蚁洞穴虽小,但可以使千里之堤毁在这小小的蚁穴上。

类似古语: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

6、可从多个角度拟题,只要言之有理、言之有据即可。

【拓展阅读】

全国中小学生语文教材改版与原版有什么区别

01 为什么全国统一使用部编教材

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,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将使用“部编本”语文教材,目前消息是从起始年级开始,各种版本教材将陆续退出舞台。

“部编本”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。为什么要编写“部编本”?教材内容有何变化?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?

“部编本”语文教材的总主编、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为你解答。

温儒敏,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,教授,博士生导师,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。

02 为何要编写“部编本”教材?

“部编本”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,除了语文,还有德育和历史。

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“一纲多本”,小学有12种版本,初中有8种版本。

“部编本”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,起到示范作用,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。

目前江苏省已通知秋季学期从起始年级起全面使用部编新教材,苏教版将停用。

03 “部编本”内容有何变化?

“部编本”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、文质兼美、适宜教学,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。

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,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,另外,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,甚至多选“时文”。

这不能说不好,但不能偏了,新教材回到“守正”的立场,大家会发现,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,尚未沉淀的“时文”相对少了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,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。

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,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,占所有选篇的30%,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,增幅达80%。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。

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,占所有选篇的51.7%,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,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。

体裁更加多样,从《诗经》到清代的诗文,从古风、民歌、律诗、绝句到词曲,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,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、明清小品,均有收录。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。小学选了40篇,初中29篇。鲁迅的作品选有《故乡》《阿长与山海经》等9篇。

04 写作部分,“部编本”如何安排?

“部编本”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,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,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。

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,让老师能够落实,克服随意性。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。

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,简明扼要,有可操作性。初一两个学期一共12次写作课,每个单元1次。

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,学会记事,写人要抓住特点,思路要清晰,如何突出中心,发挥联想与想象,写出人物精神,学习抒情,抓住细节,怎样选材,文从字顺,语言简明。每次都突出一点,给予方法,又照顾全般。

和以往教材比较,现在的编法是希望有一个系列,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,也比较有“抓手”,比较方便教学实施。

05 “部编本”是如何编写的?

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、教育部聘任的,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。 一是学科专家,包括一些大学教授、作家和诗人,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,三是人教社的编辑。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,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、学者,人数就更多了。

“部编本”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,到现在5年多了。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,请个主编,搭起班子,最多也就用一二年。

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,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、拟定样张、选文、进入具体编写等。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,先后经过14轮评审,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,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。

包括此次教材大换血在内,自白话文兴起的百余年来,语文教材已经经历了七次大变,每一次的改变无不围绕古诗文的占比拿捏。

除去不同阶段的时代背景,可以说,走到今天,语文教材该怎么编的主要争议,在于如何看待古诗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。 即便在当前新教本变动大局已定的当下,仍有人对文言文占比的大幅提高颇有微词。

在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看来,古诗文的表述方式和所涉内容大多脱离现实生活,一来实用性不强,二来佶屈聱牙,既不利于老师向低龄段学生的教学传授,也可能影响学生自如地表达主张。

以教学实用主义而言,这些说法自有道理。 然而,实用层面的合情合理不过将语文学习放在了“掌握一门语言”的特定语境之下。 在许多教学者眼里,语文或许是一门应试课程,在大多日常使用者眼里,语文或许也可以是一种生存的言语技能,可之于国家,语文教育是国民教育,也是文化教育。

语文之所以时而被称为“国文”,在于其对文化的承继。

某种程度上,中国的古诗词就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。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,一如英国语文教材中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;日本语文教材中的俳句。

它们犹如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,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,经由这条记录在册的“时间之河”,我们各自摸索着民族发展、走向未来的道路。

客观而言,在过去的一段时间,语文教材的地方编写,一定程度地造成了表面上品种多样,却难言清晰价值观、文化观的教学局面。 甚至以地方化、特色化代替了系统而全面的语言文化知识的梳理、整合、教授。

以“部编本”改革为契机,大幅提升文言诗文的占比,其实是让语文教育回归“中国化”的正途。

上一篇:当前头条:龙虎榜丨大唐发电今日跌停,机构合计净卖出1804.03万元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x

推荐阅读

更多